⊕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目前已有7万条数据

高级分类查找 使用帮助


跃胜油库新闻阅读

中国石油岩性地层油气藏理论攻关结硕果

日期:2008-05-04    来源:中国石油报


   上世纪中叶,伴随着大庆油田的发现,产生了以陆相生油与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为核心的陆相石油地质学,不仅丰富了世界石油地质学的理论宝库,而且有效指导了中国陆相盆地油气勘探,发现了大量以构造型油气藏为主体的油气储量,建成了大庆、渤海湾、长庆、新疆等十几个重要油气生产基地,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很长一段时间,找油找气第一是要找构造圈闭,很多目光投注到盆地高部位的构造目标中。但随着中国石油在华北油田二连、渤海湾等盆地勘探实践的发展,这种观念的束缚逐渐被打破,盆地斜坡或凹陷低部位的岩性地层等非构造圈闭进入人们的视野……



  今年4月初,中国石油地质勘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翟光明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我国的地质条件在世界上是最复杂的,中国大陆处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等三大板块的中间,多以多构造层系叠合盆地为主,经过多次构造活动,不同类型盆地叠加、改造,沉积面貌复杂,加之断层多,陆相岩相岩性变化大等因素,造成一方面油气资源很丰富,一方面油气在平面上和层系上分布相对不够集中,认识过程和勘探过程呈阶段发展,一个层系、一个领域、一个类型勘探到一定程度,将又转入新的层系、领域或类型。进入21世纪,中国陆上油气勘探已进入构造与岩性地层油气藏并重的新阶段,部分盆地已进入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新时代。



  中国石油岩性地层油气藏科技攻关历程



  岩性地层油气藏,是地质学中专业名词,2003年前在我国也称隐蔽油气藏。在我国陆上构造油气藏油气储量递减的形势下,分布最广泛、剩余潜力最大的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是储量增长最重要的勘探领域。但因其成藏机理复杂,识别技术难度大,勘探远未获得突破。



  2000年,中国石油就根据专家建议确定了岩性地层油气藏攻关领域。2003年,中国石油在杭州召开了一次隐蔽油气藏研讨会。会议结束后,时任中国石油总地质师的贾承造,建议把隐蔽油气藏改为岩性地层油气藏。中国石油各油气田相关领导和技术骨干,包括整个勘探系统的核心技术人才都被组织学习岩性地层油气藏的理论,进行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洗脑”。



  “十五”期间,中国石油组织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由贾承造、赵文智、邹才能以及相关油田的专家联合主持,分陆相断陷、坳陷、前陆和海相克拉通四类盆地,围绕砂砾岩、碳酸盐岩、火山岩三类储层进行系统研究。其目的是为中国石油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经过5年技术攻关,项目获得岩性地层油气藏区带、圈闭与油气富集规律等重大理论成果,以及地震储层预测与陆相层序地层学等核心技术创新,指导和推动油气勘探获得重大发现,成效显著。



  项目启动以来,已相继在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准噶尔、四川、塔里木等盆地的碎屑岩、火成岩和碳酸盐岩储层中,发现了一批大型或特大型岩性地层油气田。最近几年,中国石油探明储量中岩性地层油气藏已占60%以上。



  继陆相石油地质学后又一重大理论创新



  运用岩性地层油气藏理论,中国石油发现一批大型和特大型岩性地层油气田。其中,仅2004年至2006年,中国石油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领域共获得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7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633.2亿立方米。



  “通过该重大科技项目的攻关研究,建立了中国陆上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推动了中国石油构造勘探向岩性地层勘探的重大转变,实现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大规模勘探,取得了重大勘探发现。”股份公司副总裁贾承造这样评价。



  岩性地层油气藏理论是继以陆相生油与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为核心的陆相石油地质学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地质理论与技术创新。该项目科研成果2006年荣获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一等奖。2008年1月8日,人民大会堂大礼堂再传喜讯,勘探开发研究院以及中国石油其他单位共同主持完成的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大面积成藏地质理论、勘探技术及重大发现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在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奖项目代表颁奖。



  有关专家认为,“该项目创建的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总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成功地指导了中国石油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有效勘探和技术的工业化应用,为我国石油工业乃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找油禁区里发现一个个油气“聚宝盆”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渤海湾盆地在勘探实践中先后形成了岩性油气藏等理论,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的陆相成油理论,有效地指导了渤海湾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为“稳定东部”作出了重要贡献。



  有了理论指导,等于给地质家们找油提供了一盏指明方向的航灯。在原来觉得没有希望的地方,地质家们可能会有新的发现。其实,目前中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以及随后相继发现的其他规模较大的储量,好多都是中国人在找油禁区里发现的油气“聚宝盆”。



  伴随着大庆油田的发现,产生了以陆相生油与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为核心的陆相石油地质学。陆相生油理论有力地指导了中国陆相盆地的油气勘探,从而在中国发现了大量以构造油气藏为主体的油气储量,继大庆油田之后,形成了渤海湾、长庆、新疆等十几个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



  “六年前,我们还是在摸索。如今,我们对岩性地层油气藏基本上能够做到驾轻就熟,能有针对性地、成功率较高地来发现油气藏。”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赵文智介绍,“中国的石油工业经过50年的勘探开采后,容易发现的目标的多数都找到了,剩余的油大多存在于岩性地层里面。这些目标比较隐蔽,就相当于一个军事目标作了伪装一样。用我们以往常规的技术不容易看到,要用新的技术才能发现。”



  目前,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领域不断扩大,盆地从陆相断陷一种类型,扩展到陆相坳陷和前陆等多种盆地;层段从源内一种成藏组合,扩展到源内、源上和源下三种成藏组合;地域从东部老油区,扩展到中西部新油气区。从剩余资源潜力分析,岩性地层油气藏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是我国陆上最现实、最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



  “构造工业化勘探50年,是我们的老朋友;岩性地层油气藏规模化勘探刚刚起步,有了重大地质理论与技术创新,是我们的新朋友,未来的勘探要不忘老朋友,结识新朋友,它们都是好朋友。”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邹才能告诉记者。



  相关链接:



      岩性地层油气藏



  根据圈闭的成因,一般把油气藏分为三大类,即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是指构造运动使储油层发生褶皱、断裂等形变,从而形成了圈闭条件的油气藏。由于这种圈闭较易于用地质测量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确定,因此,这种油气藏发现的较早,研究也较充分,是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中的主要类型。



  地层圈闭中聚集了工业价值的油气便形成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的圈闭条件是由于储油层本身的岩石性质变化造成的。现在习惯统称岩性地层油气藏。



  与构造油藏勘探相比,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存在五个方面的难点:一是具有隐蔽性,不容易被发现;二是成藏条件复杂,不容易研究确定;三是运聚机理比较复杂,难以认识清楚;四是缺乏专门的评价系统,难以准确评价;五是缺乏相对成熟的经验指导。因而在岩性油气藏中进行勘探的难度更大,风险也更高。

发布时间:2008-05-04 10:36:24  被阅览数:945  [关闭窗口]

上一编:油气勘探之四——解剖构造带甩开钻探
下一编: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汽油油品在线优化调合”技术


COPYRIGHT (C) 2006 山西省朔州市跃胜实业公司
公司地址: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五里滩
邮政编码:038300 电话:0349-3024429 3026088 传真:0349-3022341
京ICP备05000190号